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国创面修复学科建设首届高峰论坛暨中国医师协会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道

中国创面修复学科建设首届高峰论坛暨中国医师协会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道

发布时间:2022/09/27

难愈合创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难愈合创面主要包括糖尿病足、压力性损伤(如褥疮)、血管性溃疡、癌性溃疡、放射性溃疡、药物性皮肤溃疡等各类体表难愈合创面,在中国体表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每年需求约3000万人次,而创面修复学科建设却刚刚起步。8月24日,中国创面修复学科建设首届高峰论坛暨中国医师协会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深圳顺利召开,对促进学科建设并最终惠及患者具有重大意义。该会议由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和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联合主办,上海腾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一、院士大咖纵论创面修复学科发展

由于疫情防控原因,本次高峰论坛采取线下报告同步进行线上直播,会上解放军总医院付小兵院士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面修复学科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院士作“生长因子类药物的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南方科技大学黄跃生教授作“努力建设高水平创面修复新学科,打造新时代中国临床医学新名片”、上海交通大学陆树良教授作“重视创面修复科医生护士的‘再学习’”的主旨报告。这四个报告从学科创立与学科体系建设、创面治疗新技术研发转化、高水平创面修复科建设,以及创面修复科医护培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让与会代表深受鼓舞和启发。本次高峰论坛对促进我国高水平创面修复学科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创面修复科的建设和发展最终将惠及广大创面患者,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付小兵院士致辞


裴国献院长致辞


黄跃生教授致辞


二、让顽固创面“难愈”变“易愈”,“迁延不愈”变“速愈”

据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创面修复科主任黄跃生教授介绍,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俗称溃疡)包括创烧伤后残余创面、糖尿病足、压力性损伤(压疮)、血管性(动脉、静脉)溃疡、癌性溃疡、放射性溃疡、药物性皮肤溃疡、结核性溃疡、特殊细菌感染性创面、痛风石创面、各种医源性创面(切口裂开、切口不愈合、药物渗漏性皮肤坏死)、淋巴水肿等,种类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 大量占用医疗资源,是一大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每年治疗需求约3000万人次以上。其防控已经成为国家面临的重大需求,是新时代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

黄跃生教授介绍,在我国目前的诊疗体系中,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专科,这类患者常分散在医院门诊、骨科、烧伤、血管外科、皮肤科、内分泌和糖尿病科以及中医科等大约十几个科室治疗,患者到医院就诊时难以确定治疗科室,甚至连医院的医护人员也难以确定这一大类患者需要去什么科室治疗,使其整个就诊流程不明确,治疗难以规范,治疗效果不理想,形成“都在治,都难以规范治”的尴尬局面,导致创面难愈甚至长期迁延不愈。从治疗手段来讲,除少数较小的浅表创面仅采取换药等非手术治疗可以愈合外,大多数创面都需要手术加辅助治疗才能治愈,所以,创建创面修复专科进行专病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变创面“难愈”为“可愈”,变“迁延不愈”为“快速愈合”的有效途径。

在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进展中黄教授提到创面愈合是机体通过自身的再生能力,为恢复其表面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维持内环境稳定所进行的一系列修复活动,在这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中,有多种组织和修复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各种生长因子的参与,其中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中起重要调控作用。中国科学家对生长因子的基础、临床研究至今已有 30 年历史,研发的生长因子系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烧创伤及慢性难愈合溃疡的治疗,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艾夫吉夫是第三代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酸性的微环境下带有负电荷,容易被带正电荷的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相比bFGF生物活性更持久,更适合慢性创面的生理愈合微环境;有研究显示艾夫吉夫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相比bFGF与AGE结合较少,有效抑制糖尿病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更利于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已成为难愈性创面组织修复的重要治疗手段。




三、努力建设高水平创面修复新学科,打造新时代中国临床医学新名片

我国以付小兵院士为首的创面修复团队,从上世纪末开始探索把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定义为一大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复杂疾病,并建立创面修复病房开展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减少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9年,由黄跃生执笔起草,付小兵院士修改后联合28位院士以及黄跃生、陆树良两位我国创面修复团队核心骨干,联名向国家卫健委提交了在我国医院正式设置“创面修复科”并给予相应学科代码的申请,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卫健委于2019年11月29日正式下文,通知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类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体表难愈合创面的诊疗管理工作,加强创面修复科等相关科室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创面修复科,提高创面修复诊疗能力和管理水平,标志着一个新的外科三级学科——创面修复科的诞生。

2022年8月24日中国医师协会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当选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逸教授当选候任主任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刘小龙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李炳辉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家平教授、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姜玉峰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黄跃生教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潘晓华教授当选副主任委员。


医师协会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合影


黄跃生教授在报告中提到创面修复科建设是新时代卫生工作的重大需求,高水平的创面修复科有赖于创新临床技术,创新的科研成果,根据学科优势确定科研方向和发展目标,未来规划“三步走”策略打造打造新时代中国临床医学新名片,中国医师协会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广大患者就医明确了专业科室,为医师和护士等从业提供了法规基础,科室的专科定位与治疗属性为解决这一大类患者费用支付和医疗保险等提供了解决途径。新时代的创面修复科将直面机遇与挑战,上海腾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创面修复新学科助力健康中国!

返回列表 <上一页>下一页